...

如何預備及帶領音樂崇拜

林婉容

文章類別:敬拜手冊

本文出自音樂敬拜手冊《水深之處

敬拜主領者的工作,是幫助會眾一步步地靠近神的寶座,為要在那裏親近神、經歷神,並向神回應。他有如一位有智慧的導遊,能善用手邊各樣的資源,將遊客帶到他所熟悉的景點,好在那裡享受景點所提供的一切好處與美善。

為了能達到這個神聖且美好的目的,敬拜主領者應該善用詩歌,也可以按情況運用其他的資源,例如經文、禱告、鼓勵的話或簡短的見證等等。重要的是,在每個不同的階段,他都有明確的目標,並竭力幫助會眾一起達到那個目標。

五個階段

每一群會眾的情況和需要都不盡相同,但我們大致可以把邁向神寶座的過程劃分為「破冰」、「讚美稱謝」、「敬拜」、「會晤」以及「回應」五個可能會經過的階段。每個階段和下一個階段之間都有一些重疊,沒有絕對的分界線,敬拜主領者可以按照會眾的實際需要作一些適當的調整,比如說,如果會眾很火熱,已經準備好了要來親近神,那麼就可以省略掉「破冰」這個步驟;如果會眾還無法進入「會晤」的階段,那麽就直接從「敬拜」帶入「回應」。

1. 破冰

(外院)

  • 目標:幫助會眾放下自我防衛,向神敞開心
  • 適用詩歌:曲調歡快活潑,涵義淺顯,以人為對象(你、我們)
  • 其他方式:除了詩歌以外,肢體動作(如帶動唱)、彼此問安或合乎聖徒體統的遊戲或笑話都能達到類似的果效。每次我們仰望主的幫助,祂都樂意賜下新鮮的教導。記得在我第一次到國外帶領敬拜之前,主特別提示要用歡呼來破冰。每一場聚會我都照辦,先舉出兩處吩咐神的百姓歡呼的經文,然後要大家跟著我歡呼。剛開始的時候幾乎都是冰凍三尺、有口無心,但經過幾次之後,大家果然逐漸的敞開心,甚至熱烈起來。經過適當的破冰之後,接下來就大不相同了!

2. 讚美稱謝

(外院、內院,參看詩篇 100:4)

  • 目標:幫助會眾將眼光和心思轉向神
  • 適用詩歌:曲調明朗、振奮人心,歌詞宣告神的屬性或述說神的作為,對象可以是人(你、我)或神(祂)
  • 原則:在一場音樂敬拜的聚會中,每首歌都有它特定的使命,要把會眾從一個靈程帶到更靠近神的下一個靈程。一首歌該反覆幾遍,要看這首歌是否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如果反覆得不夠,歌沒有唱「透」,所預期的靈程沒有達到,這會讓後面的詩歌效果也打折扣。相反的,如果反覆太多次,則會因疲乏而分心,反倒感覺遠離了神的同在。還有一種情形是歌選得不合適,一開始唱就感覺不對,並且越唱越感覺不到神的同在,這時就不應該照本宣科,而應該盡快更換詩歌。敬拜主領很需要培養的其中一項功夫,是隨時拿捏會場的「屬靈溫度」並掌握詩歌的切換。讚美是將人心奪回,預備進入敬拜神的心境。當你善用稱謝和讚美將人帶進神的院宇,你會發現大家的心思開始集中。這時,歌與歌之間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說話,以免把會衆已開始集中到神身上的注意力,又拉回到了領會者的身上。
  • 提示:傳統聖詩的曲調好聽易學,歌詞大多以第三人稱(祂)來述說神的屬性和美德,加上所涵蓋的內容豐富深廣,是「讚美稱謝」類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資源。但須要注意的是,因為它通常有很多節的歌詞,且每一節都把會眾往前帶一點,因此在與現代詩歌混用時,每一、兩節就要當作一首歌的份量來看待,不需要每節都唱。但如果整首歌的流程正好切合聚會的需要,決定每節都唱,那麼,就應該相對地減少其他詩歌的份量。
  • 其他方式:如果所預備的詩歌會眾好像「唱不進去」,這時可以考慮適當地加進一些話語。但無論是鼓勵性的話語、經文或見證都應當簡短有力。切記,長篇大論往往會讓會眾的眼光和心思更加渙散。除了話語之外,也可以鼓勵會眾使用肢體語言,讓外面帶動裏面。讚美的肢體語言包括站立(代上 23:30、代下 7:6)、拍掌(詩 47:1)、舉手(尼 8:6、詩 134:2)、跳舞(代上 13:8、詩 150:4)等等。

3. 敬拜

(內院、聖所)

  • 目標:幫助會眾與神建立親密的連結
  • 指標:讚美稱謝到一個地步,你發現開始時所感受到的阻力已逐漸消失,似乎不需要再費力去幫助會眾專注在神的身上。這時,會眾已經「進入狀態」,心思也不再游移,他們盡情地讚美著,手自然地舉了起來,臉也向上仰起。他們已預備好了,要向永生神敬拜!
  • 適用詩歌:曲調抒情、親密,歌詞表達對神的降服、愛戴或渴慕,對象是神(祢)
  • 原則:讚美預備人的心敬拜神,敬拜預備人的心迎見神的榮耀。當你覺得會眾的心思不再渙散,帶起來輕省了,好像大家都跟著,都說「走,我們去朝見神、敬拜神」。當會眾給你這個感覺時,代表讚美的工作結束了,可以開始帶敬拜的歌。敬拜是預備人的心靈面見神的榮耀,讓人的生命在神的榮光中被改變。
  • 提示:為了要進到與主面對面,就不能再唱軍歌了。通常敬拜的詩歌節奏較慢、較柔、氣氛肅靜,風格較接近情歌。情歌就是心對心、眼對眼那種歌,傳達向神的渴慕和愛戴。讚美帶得成功,是弟兄姊妹的心思不再渙散﹔敬拜帶得成功,就是弟兄姊妹能夠與主面對面。這時,可以讓大家花點時間坐在主的脚前,瞻仰神的榮美。畢竟,敬拜本身不是目的,享受神的同在才是目的。
  • 其他方式:在這個階段,歌與歌之間可以留多一點的空間,用更自由的方式來敬拜,但音樂最好能持續不斷。若聖靈將詞和曲放在你的心裏,可以按照信心的程度唱新歌。此外,也可以在歌唱中間的空檔,直接帶出禱告,或按照聖靈的帶領給會眾簡短明確的提示,例如,「讓我們花一些時間安靜在神的面前,瞻仰祂的榮美」或「在聖靈的光照中,如果你看見還有什麼該放下的,現在可以把它放在祭壇上」等等,但切忌因說話太多而煞風景,成了情侶約會時頻頻打岔的服務生!

4. 會晤

(聖所、至聖所)

  • 目標:給會眾一些空間享受與神之間的交流
  • 指標:如果先前的詩歌成功地將會眾帶進了聖所,你會感受到神聖的同在充滿在會場之中,改變了整個氣氛。會眾感受到主的顯現所帶來的平靜、溫暖、愛、聖潔和榮耀,不知不覺地閉上了眼睛,對主的情感由衷冉冉上升,且往往超過言詞所能表達的... 這時,我們的靈已與主的靈接上,活水的江河開始從腹中湧出。接下來,我們的眼光改變了,彷彿不見一人,只見耶穌;信心也提昇了,開始以神的眼光看事情;並且由於心靈的眼睛被開啓,我們開始領受天上來的啓示,使得敬拜的時光從原本單向的獻祭轉變成為一個雙向的神聖會晤(神回應所獻的祭)。
  • 原則:當遊客經過長途的跋涉,終於抵達了想望已久的景點,並為能來到此世外桃源而感到不虛此行,連連發出驚嘆,這時,導遊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宣佈:「各位先生女士,恭喜大家,我們成功地抵達了目的地,現在我們打道回府吧!」那該有多可惜啊!一切的預備不都是為了此刻嗎?身為一位盡職的導遊,我們能夠提供哪些幫助,好讓遊客們能在目的地(聖所)稍作停留,享受其中所有的豐盛呢?

5. 回應

  • 目標:給會眾一個更深向神委身的機會
  • 適用詩歌:決志、奉獻、呼籲、宣告或其他向神的回應(看聚會的主題而定)
  • 其他方式:讓會眾私下或公開(請幾位代表輪流開口)以禱告來向神回應

領受異象

這場音樂敬拜的目標什麼?例如,是為著佈道會,預備人的心敞開來聆聽、接受福音;還是有個特別的信息,預備弟兄姊妹的心來領受信息;還是沒有別的,就是大家把時間分別為聖,專心地來尋求神、經歷神、與神相遇。每次的服事需要先領受異象,才開始去選詩歌。

詩歌的選擇有開放式和主題式兩種。開放式沒有特定的主題,它的目的地是與主面對面﹔主題式的目的地是要帶進某個信息或者立志,或者某個回應。

詩歌的選擇

在選用任何一首詩歌之前,請先注意兩個必要條件:一、你對這首歌夠熟悉,真的能夠「善用」這項資源;二、此時這首歌在你的心裏產生共鳴和感動。

主領的人如果對詩歌沒有共鳴的話,就沒有辦法帶出那首歌的影響力。就像一名導游,如果有人雇他去他最喜歡的那些景點,他一定介紹得非常好,讓游客非常滿意﹔反之,如果有人就是要去導游本身不喜歡的景點,導游還是可以帶他去,但效果一定差强人意,因為他沒有熱情在裡面。

開放式選歌的第一步是過濾。先挑出有共鳴,而且是現在有共鳴的歌。如果過去很喜歡,但那個感動現在不在的話,請不要用那首歌。不是說你已經不喜歡那首歌了,而是現在那首歌在你裡面沒有產生共鳴。如果是聖靈要你用的歌,在你考慮那些歌的時候,祂會在你裡面一直說「阿們」,在你裡面就會有共鳴。

不論是開放式或主題式的選歌方式,最好都能選出比預計用得上的再多加兩首,這樣臨場運用起來可以更加靈活。比如說你準備了四首歌,兩首讚美兩首敬拜。結果第一首歌出乎意料地把人心已經帶入了對神的渴慕,第二首讚美的歌就不用唱了,可以直接進入敬拜的歌。但你説,如果跳過第二首的話就只剩下三首歌,所以第二首歌還是需要唱。這就好比一個導游說,「今天交通特別順暢,怎麼沒用兩個小時,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抵達目的地了,我們再繞去哪裡?先去購物好了...」這很荒謬。所以不要說,會衆已經準備好要敬拜神了,你還回去唱第二首歌,那就像導游故意拖時間了。沒有多準備的話就寧可只唱三首歌。我們需要預備一些臨場應變的空間。如果你願意付代價的話,就多練幾首,到時候就可以很靈活。導游手上的資源越豐富,就能越好地服務他的顧客,因為他不會遇到什麼他沒預料到的情況。有次我們出去旅游,那個導游非常的細心,我們沒想到的他都想到了,全都預備好了。如果說我們想要的,他都能夠做到,我們已經很感恩了。但是我們還沒想到的,他事先都預備好了,結果帶給了我們一個特別難忘的旅程。做為一位敬拜主領,我們多好好地預備服事弟兄姊妹,大家就能好好地朝見神。

詩歌的排列

詩歌選好了之後,接下來是按照詩歌的「靈程」來排列順序。靈程就是唱這首歌時,敬拜者與神之間的「心靈距離」。讓你感覺與神越親密的歌要排在越後面唱。排列詩歌的順序是一門藝術,但也有些原則可循,例如:

  1. 較快、較輕鬆的歌放前面,較慢、較嚴肅的歌放後面
  2. 比較不切身的歌放前面,比較親密的歌放後面
  3. 敘述客觀事實的歌放前面,表達主觀感受的歌放後面
  4. 對人唱的歌放前面,對自己的心唱的歌放在後面,對神唱的歌放最後面

綜合 3、4 兩點,大體的順序是:我們、你 → 祂 → 祂、我 → 祢 → 祢、我(註:很多對人唱的歌裡面沒有出現「你」字,但從歌詞內容可以看出對象是「你」)

以上這些原則都有可能出現例外,個人還是需要跟隨裏面的印證和引導,而不是墨守成規。重點是掌握到每首詩歌內,敬拜者與神之間的心靈距離,然後依此來排列先後順序,從最遠到最近。

前後相連的兩首歌之間所涵蓋的意境應有些許的重疊,但不要太類似,免得歌是換了,就敬拜來說卻沒有往前進。

詩歌排好了之後,照順序走一遍,檢查看看是否每首歌都把人往裏面、往深處帶一點,有沒有「原地踏步」,甚至開倒車的現象(例如進到聖所之後,下首歌又將人拉回到外院)?

有了充分的準備之後,臨場時就可以彈性地依照當下聖靈的感動和帶領去調度和應變。

主題式選歌

主題式選歌的第一步,是按聚會的主旨選出主題詩歌(通常是最後一首)。在有共鳴的歌裡面,哪首歌在心境上最能帶人進入主題歌的,就把它排在主題歌的前面。以此類推,從主題詩歌開始,一首一首地往前排,直到選出比預期要用的多出一、兩首歌備用。

「開放式」和「主題式」兩種選歌方式也可以混合運用。但都要注意避免難學的歌讓人的頭腦過於忙碌,甚至需要「腦筋急轉彎」。歌詞或旋律比較複雜的歌如果實在覺得很好,可以放在第一首,並且用教唱的方式多反復幾遍,免得本來大家敬拜得很不錯,正要經歷信心的飛躍時,忽然一首歌就「墜機」了。

調號與節奏的轉換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排歌一定要調號一樣,或者節奏一樣,接起來比較順。沒錯,但是你可能會因此捨棄掉一些更合適的歌。你若要選用最合適今天這場敬拜的歌,有時會遇到靈程上接起來很順,只是從這首到下一首的節奏或調號不一樣。如果我們技巧地把歌與歌之間的空間稍微拉開,中間加入一些音樂元素作為橋梁,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1. 當前後兩首歌的調號沒有直接的關連時,應該用一兩個過門的和弦做銜接。V7→I 和 ii→V7→I 是兩個常用來轉調的行進。

  2. 當前後兩首歌的節奏不同時,應等到前面那首歌完全結束了,才開始後面那首歌,並用前奏帶出適當的速度和節奏。如果節奏的差異很大,可以在兩首歌之間加入更長的音樂作為過渡。

  3. 當前後兩首歌的節奏一致、調號也相同或相關時,可以看情況省略後面那首歌的前奏,甚至由副歌進入。有時,當你已經讚美到了一個高峰,接下一首的主歌會讓人有「開倒車」的感覺。這時如果節奏和調號都相合的話,可以直接跳進下一首的副歌。

  4. 兩首詩歌之間可以加入一段音樂做為自由回應的時間。最常見的和弦循環是 I→IV,也可以循環詩歌最後一句的和弦行進。

    歌與歌之間如果要有自由回應或即興敬拜的話,最簡單的是循環 I→IV 的和弦行進。我跟我們的團隊講,我一把尾音拖長,你們就開始 I→IV→I→IV... 這樣,大家就不會因為不知道如何往前而停下來。如果會眾還不習慣即興敬拜的環節,可以給他們一些提示,比如開始循環 I→IV 的時候,可以鼓勵弟兄姊妹們自由地用禱告來向神回應。如果説帶領敬拜是整個團隊一起抬約櫃,一同帶敬拜;那麽,在進入即興敬拜的時候,就更需要整個團隊一起投入,一同發自心靈地彈奏與唱和。

主領者的角色

敬拜主領在帶領敬拜的時候,須同時扮演幾個不同的角色:

  1. 他是神的敬拜者,在寶座前全心地敬拜。

    常有人問我,敬拜主領到底應不應該投入?好像太投入就沒辦法帶領會眾,可是不投入也不行。主領的人越投入,就越能夠感染弟兄姊妹們參與敬拜,也唯有發自心靈的聲音才能夠觸動心靈。

  2. 他是聖靈的出口,隨時查驗並跟隨「總指揮」的指示和帶領,知道何時應反覆、換下一首、禱告、說話,或靜默瞻仰神的榮耀。聖靈就是那總指揮,祂不但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也帶領我們進到父面前。在全心敬拜神的同時,主領還需要留意跟隨聖靈的引導。

  3. 他是敬拜團的領袖,適時給予方向上和執行上的提示,好讓團隊的步伐能整齊一致,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4. 他是會眾的「拉拉隊長」,盡心竭力地幫助會眾一同經歷神的同在與恩典。如果讚美帶不起來,主領還要適時給大家一些提示。如果單用詩歌不夠的話,就需要運用其他的方式幫助大家調整心態來朝見神。

有次有人說,「看到妳敬拜得那麼投入,我們不知不覺地也投入進去了」。敬拜主領同時扮演著那麽多重角色,要完全投入真的不容易。但是一定要盡力投入。當主領投入的時候,就會感染到周圍的人;如果不投入的話,就好像導游缺乏熱情,遊客的體驗一定會受影響。用技巧沒錯,但是用感染更快。

為了讓敬拜主領更專心地投入,團隊不能太倚賴主領的提示,如「回去第一節」,「去副歌」,等等。一個有默契的團隊隨時都在聆聽彼此。他們往往可以從主領的聲音、動作和表情去判別接下來要去哪裏。這樣,敬拜主領就可以更專心地去敬拜神。有次我們培訓一個敬拜團隊,樂團把我講的都學進去了。培訓結束一起服事的時候,他們一直在留意聆聽和觀察,緊緊地跟著我的每個動向,我只需要負責跟隨裏面的聲音敬拜神。結果那場敬拜帶起來特別輕省,也有很多人表示第一次經歷到跟神那麽靠近,這是因為團隊讓我不分神地來敬拜。

配唱者的角色

  1. 全心跟隨聖靈敬拜神的同時,全力支持主領
  2. 適時加上齊唱、同步和聲、鋪墊和聲、迴聲,或靜默
  3. 在比較自由的敬拜形式裡面,適時加上禱告或靈歌

團隊的配搭

敬拜團隊在帶領敬拜的時候,須注意幾方面的配搭:

  1. 向著神,用全心並所擅長的樂器(包括歌喉)來敬拜。

    團隊不只是支持主領,自己也是在敬拜神。主領的敬拜能夠感染會眾,同樣的,任何一位團員的敬拜也能感染會眾。我們或彈奏樂器、或歌唱,是充滿熱情、全心投入,還是只專注於音樂方面的表現?這是很不一樣的。因此每位團員在參加團練之前,應該力求各自先達到演繹方面的準確和熟練,好把有限的團練時間用在配搭和默契方面的演練。

  2. 向著敬拜主領,用主動積極的態度給予支持,一起抬約櫃,一起帶敬拜。

  3. 向著隊友,在聖靈的感動和敬拜主領的領導下,共同營造出當下最合適的氛圍和聲音。操練彼此聆聽,留意力度和情感的層次變化。音樂是一種語言,準確地去呈現該有的感覺非常重要。

  4. 向著會眾,用熱情感染在場的敬拜者、點燃敬拜的火。

    敬拜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敬拜帶領者。如果團隊不明白自己的任務,站在台上很容易專注於自我的表現。但當團隊裡的每個人都專注於帶領敬拜,就不會在意自己的才能和恩賜有沒有被看見或認可。

敬拜中與會眾的互動

  1. 帶領敬拜與個人的敬拜不同。個人的敬拜很自由,不需要顧慮到別人,有感動做什麼都可以。例如,讚美和敬拜的肢體語言,如果你所在的教會還沒有那個環境,就可以先在個人的敬拜當中開始實踐。但帶領敬拜不一樣,帶領敬拜是一種服事,是在愛裏為肢體洗脚。一個敬拜主領需要投入,但又不能不管會眾是否有跟上。帶領敬拜是與會眾一起朝見神,不是自己一個人敬拜。
  2. 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技巧。如果是佈道會,有些人第一次來教會,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就需要給他們清楚的提示,比如說「我們一同起立」、「大家一起來拍手」等等。面對慕道友或初信者比較多的會衆,就要把讚美帶好,因為讚美是幫助人進到神的院宇。如果唱四首歌的話,不一定墨守成規兩首讚美兩首敬拜,也可能是三首讚美一首敬拜,幫助他們把心思轉向神。反過來如果是禱告會,出席的都是代禱勇士,都是很愛主、很追求的弟兄姊妹,就可以多預備敬拜的詩歌。要看會眾是誰,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帶領。
  3. 帶領者本身越投入,會眾就越容易投入。試試看你能不能用一個憤怒的表情,講一句溫柔的話。非常困難!當一個人用憤怒的表情對你講話,你會被激怒;但如果你生氣的時候,有一個人用溫柔對待你,你會消氣。當一個人盡情地敬拜神的時候,旁邊的人會不自覺地被帶入。但如果一個人很緊張、很在意自己的表現好不好,會衆的眼光也會被引到他的身上,變成了「觀衆」!

幫助會眾放下纏累,在信心裡轉向神

  1. 禱告,要簡短有力,特別是在歌與歌之間。沒有感動的時候,不要「為禱告而禱告」。還沒開始唱詩歌時的禱告,可以稍微長一點。一旦讚美開始了,目標就是將人帶入神的院宇,方向是朝著神去的,不是朝著人去的。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個有力的禱告,就像點一把火一樣,把大家更往前推。但一個冗長的禱告,可能會把人的注意力又轉回到你的身上。所以禱告要適時、簡短有力,並且有聖靈的恩膏才開口,不要唱完一首歌,形式上一定要停下來禱告幾句才再唱下一首歌。
  2. 經文,和禱告一樣,需適時、且簡短有力,不一定要用。
  3. 勉勵或見證,尤其如果比較長,為了避免中間「打岔」,通常擺在最前面,在一開始時講幾句激勵心志的話,例如「讓我們拋下一切的重擔和纏累,一起來朝見神」。然而,有一種例外的情況是,已經開始唱讚美的詩歌,但弟兄姊妹實在唱不進去。當會衆明顯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硬往下帶,是去不了你要去的地方的。與其苦撐下去,倒不如先停下來,好好地給大家一番勉勵,再重新開始。雖然是打斷了,但後來的效果可能更好。需要打斷的時候,還是要打斷。
  4. 肢體的投入(起立、拍掌、歡呼),這些都是有感染力的。在帶領讚美的時候,如果大家讚美不起來--好像很願意讚美,可是缺乏喜樂,或是裡面有重擔,提不起勁--此時,外在的肢體語言往往可以帶動裏面心靈向神的回應,帶來突破。

幫助會眾進入神的同在

  1. 把歌唱「透」,等會眾到達每首詩歌所預期的靈程後,才唱下一首
  2. 多反復副歌或重點信息的部份,特別是會眾不熟的歌
  3. 若某一首歌唱起來特別「沒有感覺」 (很可能這首歌的方向不支持當時聖靈的工作) ,則應盡快跳過
  4. 適當地使用話語給予引導和幫助
  5. 避免說太多的話,以致於敬拜的流程被打岔

幫助會眾保持神的同在

  1. 若感到神的同在越來越濃,就不要急著換下一首,應按照聖靈的感動多反復幾遍,或帶唱靈歌,給聖靈説話和做工的空間
  2. 若換下一首歌反而感覺遠離了神的同在,就應趕緊回到原來那首歌,或是跳到另外一首,甚至有可能是唱一首原先沒準備要用的歌。聖靈會按照當時的需要給予最好的帶領,但我們必須夠敏銳,也夠果斷。
  3. 給敬拜團隊其他成員或會眾用禱告向神回應的空間
  4. 保持彈性。記得,給聖靈空間做我們的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