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並善用你的聲音

林婉容

文章類別:敬拜人生敬拜手冊

本文出自音樂敬拜手冊《水深之處

世上最精巧的樂器

主耶和華如此說:你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又有精美的鼓笛在你那裏,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預備齊全的。(結 28:12-13)

就像以西結書 28 章中所描述的基路伯一樣,你的身上也擁有精美的樂器,是在你受造之日就預備齊全的。它不僅鼓笛兼備(鼓司節奏、笛司旋律),還具備了叫其他樂器望塵莫及的「傳達言辭」的功能。你的聲音是人間唯一非人手所造的樂器,也是唯一會自行修復的樂器。雖然如此,它和其他的樂器一樣需要保養與維護。沒有人會隨意摧殘自己花錢買來的樂器,總是保養顧惜。但有多少人真的把他們的聲音當作一樣樂器來看待?人手所造的樂器若是壞了還能再買,人身上的樂器無法替換,反而應該更加的珍惜才對!

眾水的聲音

音樂的組成有節奏、旋律、和聲三個要素。吉他和鍵盤由於能夠獨自奏出富有節奏、旋律及和聲的音樂,而成為現代音樂的兩個主要的樂器。相較之下,一個人的聲音就少了「和聲」這個元素。不過,相信這並非設計上的疏忽,而是有上帝的美意。就如每個人的恩賜各有不同,一旦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完整的身體-基督的身體,同樣的,每個人的聲音都擁有它獨特的質地與色彩,一旦合在一起,就成了「眾水的聲音」-主的聲音。

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啟 19:6)

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長衣,直垂到腳… 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啟 1:13-15)

每個人都需要找到屬於他自己的聲音(他的真聲),並學習去欣賞創造主所賦予它的特質。

何為真聲

在休息或正常說話的時候,聲帶是放鬆地懸吊於中間位置。當周圍的肌肉把聲帶往上提(如模仿童音時),所發出的聲音會變得比較細;而把聲帶往下壓(如打呵欠時),所發出的聲音則會變得比較粗。這兩種位置不但容易造成肌肉緊繃、喉嚨痛,甚至聲帶受損,所發出來的聲音也相對缺乏共鳴。「真聲」是當聲帶在沒有外力上提或下壓的狀態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振動所發出的最自然的聲音。每個人的真聲都不一樣,在歌唱或說話時為了模仿別人的音質,往往需要改變聲帶的正常位置,也會養成不正確的發聲方式。但一個人的「嗯」、「噢」、「嗄」等幾近反射動作、也最不經過大腦所發出的聲音,往往很少受到矯飾,也最接近他的真聲。

同一個人的真聲在高音域較為細緻,在低音域較為渾厚,但音質的變化是逐漸且連續的。另外,一個人的真聲也會因情緒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色彩,在舒適甜蜜的感覺裏面,聲帶內側的韌帶相對比較放鬆,所發出的聲音也顯得比較柔和,在慷慨激昂的感覺裏面,聲帶內側的韌帶緊繃,音質就相對比較響亮。

最容易學會,最難學好的樂器

人的聲音和其他的樂器一樣,也需要花功夫去學得使用的技巧,並加熟練(聲樂即學習使用這樣樂器的學問)。在正常的結構和正確的使用下,每個人的聲音都能夠感動人。我深信,只有「不善於使用聲音」的人,沒有所謂「聲音不好」的人。然而,學好聲樂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主要因為樂器藏在人的身體裏面,老師示範的時候看不見,描述的時候聽不懂(太抽象),自己嘗試的時候又分不清對錯。加上因為難學,很多老師本身也還在探索之中,讓原本就不容易的學習過程顯得更加的深奧。但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能自由地用聲音去準確並深刻地傳達歌中的情感。為此,我不斷的在揣摩最輕省、自然的發聲方式,也不放過任何可能帶來幫助和突破的機會。願我們都做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不再推崇或倚仗所謂的「天生音質好」。

錯誤的舊習慣

俗語說「習慣成自然」。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效率、也更有趣,造物主將一個「自動導航」的機制放在每個人的裏面,讓那些不斷重復做的事情可以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動作」或「自然反應」,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精神和腦力用在其他比較有創意的事情上。很常見的一個例子是,你每天走同一條路去上學,有一天學校放假,你計劃到另一個地方去,但走路的時候腦子裏在想事情,於是不知不覺地走到學校去了。另外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一個學鋼琴的人,剛開始的時候看見一個音符,他的腦子需要先辨認這是什麼音、吩咐眼睛巡視並鎖定對應的琴鍵,然後預備手臂上的筋骨和肌肉將手舉起,移到那個琴鍵的上方,用計算過的力道按下去,同時吩咐眼睛去看譜子裏的下一個音符... 但幾年下來,這些動作逐漸都成了「自然反應」,眼睛看著整頁密密麻麻的音符,兩手便「自動地」在琴鍵上飛舞起來,彈出譜上所寫的音樂。在我自己和很多人的身上,我發現學習聲樂最大的攔阻是過去養成的錯誤習慣,總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出來「導錯航」。

自從有了留聲機之後,唱片成了大多數人的聲樂老師。我們覺得唱片裏的歌聲很好聽,就試著去模仿那個聲音。問題是,我們的音質跟他並不一樣,就如我們的臉孔與指紋都與眾不同。如果我們用最自然、神所創造的方式來發聲,我們所唱出來的會是自己的真聲,很可能不會像唱片裏聽到的聲音。於是,我們就開始用不正確的方式發聲,直到錯誤的方式成為習慣,甚至成為牢不可破的習慣。

革除舊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養成新的習慣代替它。因此,正確的發聲練習是少不了的。那麼,如何能找到正確的發聲方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須要先明白發聲的原理。下面的這段解說相當理論,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會顯得很枯燥,但無論如何,請耐心地把它讀完並理解,否則恐怕後面的練習不但抓不到重點,反而更加深原先的錯誤習慣。

發聲原理

吹樹葉是一個幾近失傳的民間藝術。它利用穩定的氣流使兩片樹葉互相拍打振動,繼而造成空氣的波動,發出或高或低的聲音。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聲音就越高,振動頻率越低,發出的聲音也越低。人的聲帶就像兩片一至二公分長的葉片,位於氣管的上方,内部是韌帶,外面則有三層不同密度的膠質包裹著。不發聲的時候,兩片聲帶是分開的,讓空氣能自由的進出(呼吸);用力舉重時,聲帶則緊密地閉合,好維持體内的氣壓,以抵擋反向的力量;發聲的時候,聲帶能夠處在多種不同的密合狀態,每次聲帶被來自體腔的氣流「吹」開,一股吸力(白努力定律)又會讓它們再合起來,然後再被吹開,再合起來,如此產生振動,發出聲音。

奇妙的是,我們的聲帶會自行按照心中所想的音高去調整它的長度。讓我們來做一個小小的實驗:請在心中想一個旋律,例如 Do - Mi - So - Mi - Do(不要發出聲音,也不要用手去摸喉嚨),在想的同時,請留意喉嚨裏面是否有個「機關」在動,這是你的聲帶在自動調整長度,好能隨時以適當的頻率振動、發出準確的音高。

會移動的「機關」其實有兩個:在低音域,主要靠甲杓肌1的收縮把聲壁變窄;當聲帶被縮短,它變鬆也變粗,振動的頻率就降低。在高音域,主要靠環甲肌2把聲帶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當聲帶像一條橡皮筋被拉長,它變緊也變細,振動的頻率就提高。在兩個音域重叠的地方,是一段「過渡」音域,需要甲杓肌和環甲肌相互取得平衡,協力完成調節音高的任務。如果太過倚重甲杓肌,太晚開始啓動環甲肌,會呈現聲音太重,高音拉不上去,或是聽起來很撐,音高不到的情形。但如果太早放鬆甲杓肌,太過倚重環甲肌,則會呈現聲音太輕,缺乏力度和亮度的情形。這個「不穩定地帶」會需要更多的揣摩和鍛練才能掌握得好。

限制音域的因素

讓我們將人的聲音與其他樂器做個類比:弦樂器上每條弦所能發出的最低音取決於它的長短和粗細。同樣的,一個人所能發出的最低音,大致取決於他聲帶的構造。比如說,男性的聲帶比女性要長且粗,因此,他們的聲音大致上比女性低了六度左右。(讚美創造主奇妙的安排,讓我們能夠以八度的音程齊唱,比相同音高的齊唱更加好聽!)

一條吉他弦按在不同的把位上,會產生不同的音高。所按的把位越高,吉他弦振動的範圍就越短,所發出的聲音也越高。就如吉他的低音弦按在高把位所彈出的聲音可以高過高音弦按在低把位所彈出的聲音,一個人所能發出的最高音和他聲帶的構造也沒有一定的關聯。因此,一位技巧純熟的男歌手的最高音,有可能高過一位沒有經過訓練的女歌手。

平穩且適量的氣流

聲帶的開合造成氣流的波動,而平穩且適量的氣流則出自體腔的控制。發聲的時候,整個體腔就好像一個有彈性的氣箱,裝滿了空氣,然後平穩地釋放出來。吸氣的部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基本上只要注意先充滿腹腔,再充滿胸腔(深呼吸)。呼氣的部分就比較複雜一點,讓我們先用氣球作個比方。一個氣球充了氣之後若是不封口,它本身的彈性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把裏面的空氣擠出來,而所產生的氣流也不可能會平穩。因此,若要發聲時能有持久且均勻的氣流,我們的體腔就必須抵擋它本身的彈性,也就是說,周圍的肌肉都需要用力去維持體腔的充氣狀態,特別是「腹外斜肌」和「腹直肌」。所以,如果缺乏訓練,肌肉不效力,那麼,即使吸氣吸得再好,體腔內的空間沒有維持住,就會出現氣流過大,甚至失控的情形。

假聲

「喉嚨太用力」和「氣息釋放太快」往往是一體的兩面,也常互為因果。現在我們來思考一下氣流量和音高之間的關聯:當聲帶要做高頻率的振動時,由於開合的面積縮小,能通過的氣流量也相對地減少。隨著音高的上升,如果氣流量不遞減,聲帶所承受來自氣流的壓力便會越來越大,造成喉嚨的緊張甚至疼痛,直到緊繃的聲帶不再能完全閉合,所發出的聲音也變成鬆軟的氣音,或所謂的「假聲」。當聲帶因沒有完全閉合而「漏氣」,所發出的聲音不會集中、清晰或響亮,也不是你最自然的真聲。

鍛練的重點和目標

現在我們就來做些實際的操練。技巧訓練的兩個主要的重點是:一、更好地控制氣流,二、更好地協調甲杓肌和環甲肌,好能在各式各樣的節奏、旋律、和情感當中,仍維持聲帶適當的張力。並且,這必須練到完全由「自動導航」來操作,否則,歌唱就只局限於「技術」而不能成為「藝術」,只能達到「表演」而無法做到真情的「表達」。但當我們能以最輕省、自然的方式發聲時,基本上不會遇見「氣不夠用」的情形,音質也會變得更清亮而富共鳴。另外,因為聲帶能自由地做很小範圍的振動,音域往往能較先前增加一個八度左右。更重要的是,用正確的方式發聲,聲音不容易累,更不會受損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盼望當主將我們陶塑到合祂所用的時候,不但我們的樂器仍舊完好如初,技巧更是日益精湛。那時,我們的聲音,或說或唱,能自由地做聖靈的出口。這是我的目標,盼望也是你的目標。

注意說話時的發聲方式

切記,我們的聲音絕大多數用在說話,因此養成正確的發聲習慣從說話開始!說話和唱歌所使用的是同一套機制-同一個樂器、同樣的方法。如果說話時仍舊釋放過大的氣流或喉嚨太用力,很快就會重新強化舊習慣,以致歌唱的練習徒勞無功。成語說「輕聲細氣」,的確有它的道理。

自然發聲法

以下的每個重點,對於養成正確的發聲習慣都非常重要,但一時之間要面面俱到不太可能,請依照下列的順序,一項一項地往上加。就如一個耍雜技的人想要同時把玩四個球而不掉地,一定是先學會掌握兩個球之後才加第三個,能同時把玩三個球之後才加第四個。記得,每學一個新的重點,前面所練過的也都要能用上,否則就暫時先不要往下練新的。

另外,要盡量多練才會「習慣成自然」。因此,這份資料裏的示範完全用清唱的方式,目的是讓您隨時隨地都能練習,不需要伴奏樂器或錄音機。

姿勢

一個人全身的筋肉都經由神經系統互相牽連,因此只有在全身都放鬆的狀態下,我們的聲帶才有可能輕鬆自然地振動,發出最甜美豐潤的聲音。身心緊張時,不但所發出的聲音剛硬緊繃,聲帶也容易疲勞或受損傷。

練習的時候站、坐都可以。聳一聳肩膀之後,讓它自然的下垂。將頭左傾,讓左耳盡可能貼近左肩,幾秒鐘之後讓頭自然的垂到胸前。將頭右傾,讓右耳盡可能貼近右肩,幾秒鐘之後讓頭自然的垂到胸前。將頭後仰,幾秒鐘後讓它從左肩的上方自然的垂到胸前。將頭後仰,幾秒鐘之後讓它從右肩的上方自然的垂到胸前。

兩腳與肩同寬站穩之後,檢查一下自己的姿勢:

身體的重心應該落在穿高跟鞋時的重心位置,而不是腳跟 膝蓋應該是靈活的(前後動一動),沒有卡住 尾骨應該往內收,彷彿輕靠在一張隱形的高椅上 上身又高又直,彷彿被一條隱形的繩索從頭頂吊起 肩膀和頸部靈活且放鬆

呼吸

  1. 深呼吸:

    剛開始的時候最好是躺著練習,抓到訣竅之後隨時隨處都可以練習。 躺下之後,將一個手掌放在腹部,另一個手掌放在肋骨的下方。一面在心中默數 1-2-3-4、2-2-3-4... 到 10-2-3-4(歷時約十秒),一面由鼻孔緩緩吸氣。正確的情況下,充氣的腹部會把放在上面的手抬起,胸部也會鼓起並向兩側擴張。

    數完 10-2-3-4,趁著還在吸氣的當而,盡量使鼻腔和體腔都維持在原來的狀態(想像你仍在吸氣),一面在心中默數 1-2-3-4、2-2-3-4... 一面噱起嘴唇,彷彿要說「詩」,但不要說,只將氣放出來,發出「噓」的聲音 sound。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數到 10-2-3-4 就沒氣了,每次練習,試著延長噓氣的時間,如果能夠延長到 20-2-3-4(歷時約二十秒),在一般的情況下應該夠用了。

  2. 橫隔肌:

    這個練習的重點不在於吸入或吐出多少氣,而在於節奏。隨著 1-2-3-4 的節奏「吸、吸、呼、呼」或「吸、呼、吸、呼」或「吸、吸、吸、呼」等等。「吸」:經由鼻子快速地吸氣(彷彿嗅著聞味);「呼」:經由嘴巴快速地吐氣(彷彿吹滅燭火)

  3. 胸肌(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s):

    用胸肌將肋骨向兩側拉開(胸腔變寬),留意使肩膀仍在放鬆的狀態下,不被抬起。維持胸腔的擴張,並重復上述的練習。

放鬆喉嚨

發聲的時候,下顎和舌頭都應該完全放鬆,才不會攔阻聲帶正常的運作。雖然這部分的練習須要做一些不太自然的動作,發出一些不太悅耳的聲音,但為解放喉嚨對聲帶的控制,讓最自然的「真聲」能夠脫穎而出,這是必經的過程,也非常值得。

  1. 吐出舌頭,讓舌頭自然地躺在下排牙齒的上面。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輕輕地捏住舌尖。這個練習的目標是,發聲的時候,手指從頭到尾感覺不到舌頭有任何向後縮的動作。兩個練習都分別先張口發聲(啊),再閉口(哼)。

    1. 由高到低滑音: 示範 1, 示範 2, 示範 3
    2. 「Do-Re-Mi-Fa-So-Fa-Mi-Re-Do」每次上升半音,然後回轉下降: 示範 1, 示範 2
  2. 放鬆嘴唇並吹氣,讓嘴唇自由地在氣流中振動,發出「噗」的聲音 sound,成功後再加上音調 sound

真聲

真聲是一個人沒有「修改」過的聲音。為什麼要修改聲音呢?可能覺得別人的聲音比較好聽,也有可能在小時候常被大人吩咐「小聲一點」,從此養成了用氣音的習慣,還有其他可能的原因。無論如何,讓我們先來探尋一下自己的真聲。

當你和一個認識的人不期而遇,你直覺的反應可能是 sound,如果在交談當中沒聽清楚對方說什麼,你可能會說 sound,恍然大悟時可能是 sound,同意時通常是 sound,這是你的真聲。如果你的音質在說話或歌唱的時候和直覺反應所發出來的「原始聲音」不同,前面放鬆喉嚨的練習可以幫助你把真聲釋放出來。此外,如果你已經習慣性地,一碰到高音就自動換成假聲(聲帶振動時,內側的韌帶不密合)。那麼,可以參照所示範的方式將韌帶密合的能力延伸到說話的音域以上: 示範 1, 示範 2, 示範 3, 示範 4

一旦解決了因聲帶不密合而「漏氣」的問題,一口氣就自然可以持續很久 sound

綜合練習

  1. 某木馬沒米

    1. 分別用五個不同的母音唱「Do-Mi-So-Do-So-Mi」,一口氣唱完五遍(這樣算一套),然後上升半音,唱過幾套之後回轉下降。分別練習跳音 sound、頓音 sound及平滑音 sound

    2. 分別用五個不同的母音唱「Do-Re-Mi-Fa-So-Fa-Mi-Re」,一口氣唱完五遍(這樣算一套),然後上升半音,唱過幾套之後回轉下降。分別練習跳音 sound、頓音 sound及平滑音 sound

  2.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sound


聲明:我很樂意透過媒體分享自己過去多年揣摩及鍛練發聲法的心得,但我不是專業的聲樂老師

請注意:媒體教學再怎麽好,絕無法取代個人教練。在沒有專業人士幫忙糾正的情況下,很容易因為練習錯誤導致效果不彰、或强化了錯誤的習慣,甚至傷害到寶貴的樂器。因此練習時務要注意喉嚨的放鬆,若感覺喉嚨不舒服,就應立刻停止練習,等到喉嚨休息好了再試。若能將練習的過程錄下來聽會有很大的幫助。進步的速度跟練習所花的時間沒有一定的關係,關鍵是有沒有抓到訣竅。練聲就像練習其他任何的技巧一樣,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操之過急或一暴十寒都無法成事。

參考文獻:About the Voice by Lions Voice Clinic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Footnotes

  1. 甲杓肌(thyroarytenoid muscle)是一種寬而薄的肌肉,形成聲帶的主體,其收縮可鬆弛聲帶。

  2. 環甲肌(cricothyroid muscle)是喉部輔助發聲的唯一張力肌肉。其作用在使甲狀腺向前傾斜以幫助張緊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