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讓音樂為禱告加上翅膀

林婉容

文章類別:敬拜手冊

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 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裏拿了書卷。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他們唱新歌,說...(啟 5:6a,7-9a)

在神的寶座周圍並沒有音樂敬拜和禱告會的區別。從上面這段經文我們看見,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手裡都拿著琴和金香爐,隨時用音樂和禱告(香)敬拜神。他們的心香隨著唱出來和彈出來的音符達到神的面前。

禱告不只是祈求。廣義的說,禱告可以包括感謝、讚美、愛戴、認罪、降服、奉獻、立志等等,舉凡與神的對話都可以算是禱告。如果單用話語,禱告比較容易停留在理性、單向發表的層面而顯得枯燥,但若加上音樂--宇宙共通的心靈語言--禱告就彷彿加上了一對翅膀,更容易進到心靈與神相交,雙向互動的層面。為此,神將樂器賜給了寶座周圍所有的人和天使

不同於事先定好流程的單行道,寶座前的敬拜是雙向的交通。啟示錄第五章 6-9 節記載,當羔羊上前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因受感而唱出新歌,並不是有人事先為這個時刻選好了詩歌,而是當下唱出有感而發的回應。在這樣雙向的交通當中,神不僅接受我們的敬拜,也在其中與我們互動,按祂的心意注入感動、啟示與引導,讓我們因祂的臨到而充滿喜樂。祂將言語放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能禱告出祂的心意,也將新歌放在我們的口中,讓我們能唱出對祂的讚美。神樂意在敬拜當中與我們互動,問題是我們給祂多少空間。

我在大會中讚美你的話是從你而來的。(詩 22:25a)

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說:我的泉源都在你裏面。(詩 87:7)

在實際的操作方面,我們可以參考使徒保羅的教導:

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林前 14:15)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 5:19)

讓我們用下面這個圖來歸納保羅有關團體敬拜的教導:

當屬神的人聚集在一起敬拜時,他們與神互動,也彼此互動。靈(右)是與神交流的主要媒介,而悟性(左)則是與他人交流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團體的敬拜中必須要用「悟性」也要用「靈」。交流的方式又可以分為禱告(下)和歌唱(上)兩種,這與啓示錄 5 章 8 節「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各拿著琴(代表音樂)和盛滿了香(代表禱告)的金爐」的描述不謀而合。禱告是「向著神的言語」,而歌唱是「向著神的音樂」。這裡「歌唱」的原文其實是 psallo,包括了彈和唱。雖然禱告和彈唱主要的對象都是神,但聚會中其他的人領受了可以在靈裏說阿們,一同進到神的面前蒙造就。

如果再細分,從悟性裡禱告出來的叫「詩章」,譯自希臘原文 psalmos,英文的“psalm”即出自這個字;從悟性裡唱出來的叫「頌詞」,希臘原文 humnos,英文的“hymn”出自這個字;從靈裡彈唱出來的叫「靈歌」;另外,雖然以弗所書 5 章 19 節裏面沒有提到(可能為避免在聚會中沒有繙出來而造成困擾),但根據保羅其他的教導,顯然從靈裡禱告出來的叫「方言」(林前 14:2)。

詩章、頌詞和靈歌這三種敬拜的素材,目前在聚會中用得最多的是頌詞(「現代中文譯本」和「新漢語譯本」都譯為「聖詩」),其次是詩章(悟性的禱告配上背景音樂),而靈歌就比較少用。其實保羅在以弗所書 5 章 19 節也提到了彈唱靈歌的關鍵,現代中文譯本翻成「從心底發出音樂」,新漢語譯本翻成「從心底裏譜曲歌頌主」。

要用詩篇、聖詩、靈歌對唱;要從心底發出音樂,頌讚主,向他歌唱。(弗 5:19, 現代中文譯本)

以至用詩章、聖詩、靈歌,彼此唱和,從心底裏譜曲歌頌主。(弗 5:19, 新漢語譯本)

「一手拿琴,一手拿香爐」是神寶座前的敬拜方式,可能也是初代教會的敬拜方式。它是讓心香伴著歌聲和琴聲上達神寶座的服事;它是在寶座前聆聽神、同意神、用言語或音樂宣告神的心意的服事;它是雙向的服事--我們服事神,神也服事我們--也是輕省、喜樂的服事!

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賽 56:7)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 (rhema) 也常在你們裡面(約 15:7)